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6 20:44:47
有关中班教案锦集5篇

有关中班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儿歌,感受诗歌活泼、优美的意境。

2.在了解、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学习仿编、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图谱一张(附后)、小熊图片一张,青蛙、荷叶、小鸡、叶子、小猴的小图片,每人一张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滴答、滴答”,听,下雨了,怎么办?

2.根据幼儿自己的回答做各种挡雨的动作。

3.出示小熊图片,“下雨了,小熊也会被淋湿的,我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幼儿想办法帮助它)

提问:雨点落在雨伞上发出了什么声音?

雨点落在小熊脚下变成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看图谱学儿歌

师生共同看图谱学念儿歌。

三.幼儿仿编儿歌

1. 除了小熊,还有谁会唱歌雨天的歌呢?(教师出示小猴、青蛙、荷叶、小鸡、小虫图片)

2. 幼儿回答,并仿编。(只换角色)

3. 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挡雨?除了上学,小动物在雨天还会干些什么?

4. 幼儿讨论后,请他在集体面前仿编,大家评价并跟念。

5. 活动仿编后评价小结。

6. 幼儿在学会了简单仿编后自己填图谱,完成自己的诗歌,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编念。(结束)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运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小字卡、水声音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倾听录有大海的波涛声、流水声、瀑布声等各种水声的音效,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2、幼儿自由发言,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水?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

教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水无处不在。你们知道跳舞的水是什么样的水吗?还有什么水是脏脏的水?什么水是甜甜的水?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吧。

二、整体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

2、幼儿看画面和文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了哪些水?也可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

三、理解阅读

1.看图理解诗歌内容。依次说出图上有什么水,它是什么样子的

2.问答游戏,加深幼儿印象

3、整体阅读

四、认读重点字词

1.整体阅读诗歌,出示大字卡

2.游戏:大风吹老师拿起一张字卡,幼儿指认。

3.游戏:照相机

4.送字宝宝回家

五、学习仿编诗歌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你能把你知道的水也编成好听的诗歌吗?

1、课件提示,调动生活经验,拓展想象空间。

2、小组交流,大组展示。(可引导幼儿先画后说)

3、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朗诵创编的诗歌。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电线是孩子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没有接触过的一种东西,以往孩子都是用眼睛看电线。结合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利用废旧电线易弯折的特性开展一次科学探索活动,本次活动我为幼儿提供颜色多样的废旧电线及其丰富的电线造型作品,激发幼儿试一试、玩一玩的的想法,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与亲自试验来感知电线的特征,让幼儿通过活动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幼儿对周围细小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电线可以随意弯折扭曲的特征。

2、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自己创意的造型。

3、懂得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电线的软硬适合幼儿操作。

2、“电线造型”作品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电线造型”图片展。

引导语: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什么?你知道我的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二、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讨论,引起幼儿想玩废旧电线的愿望。

1、小朋友见过电线吗?在哪里见过?电线是用来干什么?

2、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能乱扯,乱动电线,不要攀爬电线杆,注意用电安全。

三、玩废旧电线,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操作尝试。

引导语:请你和电线宝宝玩一玩吧!

2、交流分享:你把电线宝宝变成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变的。

3、小结:电线不但会传输电,还能弯、折、绕、拧,然后变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四、观看图片,启发思考。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电线变变变的图片,我们可以学习把电线变废为宝!

2、引导幼儿想一想除了废旧电线,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废为宝?

活动延伸:

1、请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投放到美工区作为手工材料进行DIY制作。

2、学习给垃圾分类。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并尝试按|××|×××|的节奏创编歌词。

2、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愿意通过问答的形式歌唱谜语歌。

难点:模仿歌曲中描写动物外形习性的歌曲进行创编并歌唱。

二、活动准备:

1、即时贴直线两条。

2、小白兔、长颈鹿、大象,谜语图谱、造型图片各一张;小狗、小鸡,谜语空白图谱、造型图片各一张。

3、勾线笔。

三、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会引题

1、今天我们的活动室里真热闹,不仅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还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以发声练习的形式,向小动物问好!)

1234|5—|150|150|5432|1—||

3、小动物们呀,来这里是要参加一个动物猜谜会,你们想要参加吗?

(二)、多种形式演唱猜谜歌曲

1、学唱猜谜歌曲。

(1)老师这里就有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教师有节奏的念谜面歌词“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教师一一去问幼儿让他们回答,引起他们的兴趣。)

(2)教师范唱歌曲〈〈动物猜谜歌〉〉

教师:这谜底和谜面还可以唱呢!我把刚才的谜语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给你们唱一唱?(边唱边出示图谱)

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句?(谜面念,问和答是唱的。重点学习: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引导幼儿唱一唱,练一练)

(3)师幼边拍手边演唱歌曲。(第一段问拍手,第二段答做动作)

(4)以问答的形式教师唱前一段,幼儿唱后一段。(这次我们声音再响亮些,加上夸张的动作来唱一唱。)

2、对唱猜谜歌曲。

(1)幼儿猜谜。我们小朋友都很会猜谜,接下来,我要再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教师有节奏的念出新的谜面,如: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脖子长长的,最爱吃树叶。)

(2)师幼对唱。那小朋友能不能唱着来告诉老师呢?我来唱第一段问,你们来唱第二段答。

(3)幼儿分两组对唱。(问站蓝线上,答站黄线上)

(4)哎!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首歌曲的谜面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是个数字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呀?(每一句都是5个字的。)

(三)、尝试按节奏创编歌词。

1、看图谱读谜语。(大象)

(1)我这里还有一个谜语,(出示图谱)有谁能用我们刚才的说谜面的方法把它给有节奏地念出来?

(2)我也来试着念念看。教师念谜面,幼儿直接从“锉锉锉”开始唱谜底。

(3)我们一起直接把谜面谜底给唱出来好吗?(到老师身边)

2、编小狗猜谜歌。

(1)汪汪汪,汪汪汪,小狗说,猜谜真有趣,你们能帮小狗编个谜语吗?(教师出示图片及空白图谱。)

(2)幼儿说,教师画。

(3)女孩问,男孩答。

3、编小鸡猜谜歌

(1)叽叽叽,叽叽叽,小鸡也来了,你们能帮小鸡编个谜语吗?(教师出示图片及空白图谱。)

(2)幼儿说,教师画。

(3)全体幼儿问,客人老师答。

4、创编延伸

(1)你还想帮谁来编个谜语,让大家来猜一猜呢?(1——2个)

(2)刚才我们唱了这么多的谜语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吗?(这首歌叫动物猜谜歌)我知道我们小朋友肚子里还有许多谜语,等会儿,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再来编动物猜谜歌,让小班的弟弟妹妹,大班的哥哥姐姐都来猜一猜,好吗?

活动反思:

猜谜语一直我们大班孩子非常喜欢参加的游戏,每次开展猜谜游戏,孩子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踊跃猜测谜底,可以说孩子们对猜谜语这样的活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半日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又能唱又能游戏的音乐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围绕这两个主要目标开展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2、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在活动的开展中有几点做的还不是很好:

1、在课前没有充分挖掘动物的'形象特征,孩子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创编歌词的环节中,孩子们创编的动物种类很少,有些小朋友创编出来的还是跟老师说的一样。

改进策略:可以事先丰富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也可以教师将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画下来,以一封信的形式发到每个幼儿的手里,根据自己拿到的这个动物进行想象创编。

2、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幼儿有点唱不出来,而且孩子们有点不明白接唱的特点。

改进策略: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接唱的示范,同时在接唱时教师可以稍微解释接唱的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还是很高的,整个活动都是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情景中。另外,从本次活动中我还体会到,教师应多鼓励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断给他们信心。虽然她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但至少他们尝试了,游戏了,对他们是非常大的帮助。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光滑的吸管叠起来,探究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杯子、小碗、各色吸管、计时器、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两名幼儿为一组参加比赛。当计时器开始计时后,两名幼儿同时将小碗或塑料杯子放置在桌面上,将吸管根一根平放在小碗或塑料杯子上进行叠高。在规定时间内以叠得高、吸管用得多的幼儿为胜。

活动规则

1、设定比赛时间,每组分钟。

2、每组幼儿的年龄应该相同(中班组或大班组)。

3、赛程中,滚落的吸管须拾起重叠。

活动提示

小年龄幼儿游戏时,底盘材料可以选用小碗;年龄稍大的幼儿则可以选用塑料杯子。

《有关中班教案锦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