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为话题的高一作文(通用3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即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话题作文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自己为话题的高一作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涓涓小溪,叮叮咚咚,细水慢流。它没有大江大河的澎湃,没有巨大瀑布的磅礴,但它纤细中不乏刚强,柔弱中颇具信念。它不怕山石的阻挡,不贪幽谷的清静,不恋百鸟的妩媚,毅然地向着大海昼夜奔流。坚毅执著是小溪的个性。
春日小雨,淅淅沥沥,润物无声,它没有暴雨的洒脱,没有大雨的威力,但它缠绵里包容着力量,细微里蕴含着生机。它以细腻的柔性滋润万物,用温馨的母爱奏响春天的摇篮曲。含蓄柔韧是小雨的个性。
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挑战的勇气,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视角,超凡的见识。无论得失,无沦宠辱,它都波澜不惊,一如既往。
当今的时代是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那么何谓个性呢?有人说,与众不同就是个性。比如:中国人是黑头发,我把头发染成红色的,岂不是就有了个性啦!幽默点说,人人脸上都光光的,而我脸上肿了个大包,这不也是有个性吗?这绝不是个性。这是对个性庸俗化的理解。人们把追求时髦说成追求个性的发展,穿则奇装异服,吃则珍禽异兽,说则中外杂糅,对这样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美其名日:“这是在追求个性!”这实在是对个性的大大误解。
那么真正的个性是什么呢?我认为个性是一种精神。有了它就有了尊严,有了生命的价值;有了它就有了摧不垮压不倒的意志,有了不泯的追求。是雄鹰总要高飞,是翠竹总要拔节,是竹笋总要破土,是金子总要闪光。
个性是一种力量。它能使你从无奈中奋起,它能使你放飞思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个性是成功的潜动力。
追求个性就是追求独创性的发展,就是追求永恒的人类智慧。我们应当承认,追求个性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穿过,留下圈圈年轮;即使是一粒粒小星,也都在夜幕里闪烁着自己的光芒。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应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真正自我的风采与张扬的个性;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灿烂的星光!让我们一起追求自己的个性!
梅花不争春,独开于汉水滨,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溪水不争流,叮咚在山林幽壑,清澈婉转,照应西子容,二乔貌,不负一生清誉。梅花、溪水之所以超然凡物,皆因它们善于把握自己。把握自己,方可使彼岸水草丰美、桃花怒放。
中世纪的欧洲,巴黎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里,居斯塔夫·福楼拜正伏在安静的书桌上奋笔疾书,除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在那里独身终其一生。正如福楼拜在给女友的信中写到:“我不看报纸,不接受采访,按时看日出……”他不为浮名夸耀所扰,把握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得以让他创作出《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经典之作,也得到了“西方现代小说之父”这一称谓;同样,在“文革”之后声名大振的钱钟书也是不接待来客,拒绝采访,杨绛说:“他只想安安心心的做学问。”钱钟书把握住了自己,才有了至今无人能及的《管锥编》。
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蜗居》,其中的主人公海藻与海萍本都是收入不高且梦想着有所大房子的人。海萍把握住了自己,她知道所有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就这样,她不仅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然而,海藻的妹妹海萍却贪图一时利益,没有把握住自己,背叛了自己的男朋友,做了一个贪。污官员的二奶,到最后钱财散尽,自己也丢掉了子宫,得到了惩罚。
现代心理学上也正有那么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极强的优越感与脆弱的自尊使之不能把握自己,可想而知它们的生活众叛亲离。因而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简·爱把握住了自己,放弃自卑,获得了幸福;卡秋莎把握住了自己,放弃堕落,获得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把握住了自己,放弃自傲,获得了苔丝;裴迪南把握住了自己,放弃富贵,获得了爱情……
把握自己是什么?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一生从未下船的1900扔在海里的帽子。是的,这位一生与钢琴相伴的孤独钢琴师从未上岸。因为他知道岸上无尽的街道与人群不会给他什么,一架钢琴,足以使他把握自己。
朋友,把握自己,方可让他人成就你的容,让时间成就你的浓。
在我眼中最美的绽放,不属于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更不属于名满天下的火红玫瑰,却偏偏属于奶奶在自家小菜园里亲自种下的那一片片南瓜开的花儿。
奶奶的小菜园就是我的“百草园”。记忆中,在那里度过了好多美好时光。那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也有会唱歌的蟋蟀、飞来飞去采花粉的蜜蜂和偶尔盘旋飞舞的蜻蜓。但是最让我迷恋的却是那片耀眼的南瓜花。说不清它们是如何开的,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朵朵喇叭似的黄花就热热闹闹地开满菜园的每个角落,开满长长的篱笆,金色、透明的花瓣像阳光一样明媚。它们平凡而热烈的绽放,就好似我的奶奶——默默无名却十分坚韧,温暖着也激励着儿时的我。
记得在那个被微风轻抚过的夏夜,奶奶坐在藤椅上,跟我谈起这些花儿们:“在我小时候啊,只要累了烦了,就看看这小花,明明那么不起眼,但却顽强的(得)很。它们都能在这贫瘠的土地里开放,还有啥挺不过去的呢。”原来南瓜花儿们在奶奶心中有这样独特的地位。而那时候的我却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直到去岁十月的那天晚上,我们忽然得知奶奶重病的消息,立时就与父亲母亲飞驰回枣庄老家。没想到还是没来得及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奶奶走了,享年79岁。我不敢相信,不能接受那个抱过我疼过我的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我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再也看不见她的笑容了。很长时间里我沉浸在失去奶奶的悲痛里无法自拔。
我独自一人又来到了只属于我和奶奶“百草园”,又一次望见那一片片南瓜花儿——奶奶最爱的南瓜花儿们,依然绽放着。斯人已逝,奶奶对我关爱和我对奶奶的孺慕之情,却如这南瓜花儿一样逢春绽放,一年又一年,成了记忆里永不凋零的图腾。
那一刻,我不禁伸出手,轻抚了这些花儿。那么渺小和轻盈的花朵,依偎在我的手掌间。奶奶曾经的话语此刻才闯入了我的心——我才明白,原来她是在借花儿激励我不要因平凡而自卑,勇敢绽放,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背后是她人生经验的精华,也是对我这个后辈深沉的疼惜。
勇敢绽放的苔花捕获了袁枚的心,于是有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美好诗句。而这承载着我们祖孙情谊的南瓜花儿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花魁。因此,它的绽放于我而言,最为刻骨铭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