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春节作文汇编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春节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不,还没到大年三十,春节的气息已经相当浓厚了。
瞧!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大家都忙碌着置办年货。老爸、老妈在忙着贴春联和挂灯笼,爷爷、奶奶忙着杀鸡和杀鸭。
除夕夜是我最喜欢的时刻,我们全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一起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和弟弟是全家里最开心的人,因为今天每个长辈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在楼下的空地上放烟花。
老妈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看春节晚会,晚会上最好看的是小沈阳的小品,把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刘谦的魔术表演精彩极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除夕夜里最期待的是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大家都在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老爸和叔叔一起点燃花,绚烂多彩的烟花把天空绽放得五颜六色,好看极了!除夕的夜空实在太美了。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欢送了牛年迎来了虎年,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家乡在江苏,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但对家乡过春节的情景可是记忆犹新。
“酸溜溜,甜丝丝。蘸着饺子真好吃!”照我们那儿的习俗,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用上得“醋蒜”。这醋蒜是四五月份就要开始泡制了,先是把一些没剥皮的蒜放进坛子里,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醋和糖,封上,留着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醋蒜泡成米黄色,醋汁酸酸甜甜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从一放寒假就开始准备。头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带着去买一身新衣服,连袜子也要是新的,而且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总会忍不住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怎么能少得了鞭炮呢。男孩子们跑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响声,响彻云霄,吓得那些胆小的女生直捂耳朵。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其实就是相当于春节的“彩排”。夜幕一降临,就会有鞭炮声,这便有浓浓的年味。,但家乡有个习俗,就是这一天不可以倒垃圾,象征财气不外流。小年前后的几天,每家每户都得大扫除,必须干干净净得迎接春节。
除夕夜非常热闹,这一天每家每户张灯结彩,走在街市上,就好像在看花灯似的。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鞭炮声不间断。年夜饭也是少不了的,每家每户的都围着大桌子,这时封存了半年多的醋蒜可要粉墨登场了。一打开塞子,一声酸甜味扑鼻而来,一会功夫,几大盆饺子就见底了。晚上后,孩子到院子了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带着一家人的祝福,飞上天空,整个镇子都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中国。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必须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夜迥然不同,每家每户门前堆积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纸片,全镇都休息了。
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镇子沿河的街道挂上的一排大红灯笼。孩子提着各色的花灯出门了,有兔子灯,龙灯、猴子灯……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比较着谁的花灯漂亮。
十五一过,这春节就结束了。年轻人们带着新的希望又离开了家乡,老人又翘首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每逢春节来临,我就会想起爷爷,想起爷爷为团年饭而特意做的那道热气腾腾的竹溪蒸盆。
我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工作特别忙,家里的日常琐事,都是爷爷奶奶操心。记忆中,爷爷高高瘦瘦,头发花白,满脸慈祥,对我特别疼爱。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总是教育我要独立自强,但每次批评我时,爷爷总在旁边护着我说,孩子还小,不要急,慢慢来,长大了就好了。在我幼小的心里,爷爷就是我的“保护伞”,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我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过年,妈妈忙完了一年的工作,难得在家休息几天,爸爸也从外地赶回来,全家人在一起,打扫卫生,置办年货。每年这个时候,爷爷的心情都格外舒畅,眼角、嘴角都含着慈爱的笑容,我也觉得特别幸福,因为爷爷定了一条规矩:过年一家人要热热闹闹、高高兴兴,不许说丧气的话,不许数落孩子。
腊月二十九的晚上,爷爷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团年饭了。爷爷最拿手的菜是竹溪蒸盆,因为这道菜做起来特别麻烦,平时非常少做,我们也非常少大快朵颐。爷爷先把挂在阳台上的腊鸡、腊肉取下来,洗干净,切成块,又把竹笋干放在水盆里泡发,沥干水,趁这个工夫剥葱,剥蒜,准备齐全后,再去剁肉馅……家里灯火通明,其乐融融,我也兴奋得睡不着觉,就在各个房间里乱窜,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玩玩电脑,一会又跑到厨房去看爷爷准备团年饭。爷爷总是催我:“‘二十九,洗小狗’。快去洗澡,明天要穿过年的新衣服喽。”听到爷爷这样说,我总是暗自发笑:“不就是换件新衣服吗,哪儿用得着这么郑重其事?”因为我心里盼望的,不是穿新衣服,而是早点吃上爷爷做的竹溪蒸盆。
大年三十吃完早饭后,爷爷就忙着包蛋饺,煎蛋饺,爸爸、妈妈和奶奶也上阵帮忙,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厨房里水汽缭绕、香味扑鼻,灶台上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蒸笼上热气腾腾,抽油烟机呼呼作响,客厅里的电视机也来凑热闹,全是欢歌笑语……中午,所有的菜准备齐全,第一个端上桌的就是爷爷做的竹溪蒸盆。这道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外面一圈金黃色的蛋饺,中间棕色的香菇似花心,还有红色的胡萝卜、黄色的土豆块、鲜红的腊肉,宛如一盆绽放的鲜花……
可是爷爷两年前已经走了,虽然每年春节我们全家还是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团年饭,虽然竹溪蒸盆在饭店里也吃得到,可是我却总觉得这年缺了一点什么气氛,这菜缺了一点什么滋味……
通过对爷爷做团年饭的回忆描写,表现了一个慈祥、能干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爷爷的深切怀念。文章详略分明,语言质朴,在20xx年春节前写出这样的.文章,也颇见作者“遇‘节’而生情”,其情感之真挚亦可见一斑。
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就知道,年到了!你知道年是什么味道的吗?年的味道怪怪的,让我品一品在给你细细道来。
年,是欢乐的;是喜庆的;是和睦的。年,对于我来说是甜到心头的。屋外二月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树枝,干枯的树枝上挂着几片摇摇欲坠的枯黄的树叶;风也毫不留情地刮过人们的脸庞,可人们洋溢着幸福欢笑的脸颊,火辣辣的,成群的男孩按动着打火机,从里面一下子窜出火红跳动的火苗,红光映在人们的脸上,笑容更加甜蜜。噼里啪啦鞭炮声清澈的在耳边回荡,绽开的不仅是绚烂的烟花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花。一大家子人围坐在圆桌周围,汤圆、饺子、抄手、面条……还有色香味俱全的各色中国菜:香肠、腊肉、夫妻肺片、京酱肉丝、鱼香茄子、麻婆豆腐、春卷……旁边的电视中正在播放着喜气洋洋的春晚,而围坐在桌子边的人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菇炖鸡汤美美地品尝,一口接一口,浓香四溢,安抚了每一个人一年以来疲惫的心。这种感觉只有在过年才感受的到,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年的味道是甜的。
年的味道是辣的,贴倒福、对联、门神、窗花;挂灯笼、中国结、红辣椒;放鞭炮、舞龙;还有领红包!……一片红色映入眼帘,过年就要喜庆,就要热闹,就要红火。中国年让你在冬天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只有火辣。
年的味道是酸的,每天清晨我会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儿子长大了,一年到头就回一次家,人是回来了,可是留的住人却留不住心。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父母老了,儿子大了,好不容易回了家,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如同开心果一样逗父母开心、帮父母做事。只是一味地玩着手机看看电视,对于父母的嘘寒问暖也爱理不理。这个年,父母盼回来了深爱的儿子,可儿子的心却早已停留在了别处。父母的心是酸的,年的味道也是酸的。
年的味道是苦的,过年时是小偷、骗子、火灾肆虐的高峰期。努力了一年的积蓄被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盗贼偷走,被油嘴滑舌的骗子诓骗,甚至被一把无情的大火吞噬……妻离子散、亲人离别,就在这普天同庆之时,事故给予人的打击是空前悲惨凄凉的。这个年是苦的。
年的味道不是能一语道破的。各自有各自的区别,酸甜苦辣一应俱全,就像一台鲜活的戏剧而或一支谱写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歌曲,要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
贾平凹曾在《年味》一书中这样描述年味: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
在此我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